國網安徽電力引入大載重無人機
發布時間:2025-05-16 08:44來源:平臺
初夏的皖南山區,山霧裹挾著濕氣漫過鐵塔。5月11日,兩名檢修人員正在更換±800千伏錦蘇線一基鐵塔上的管母式跳線。
錦蘇線西起四川涼山,東至江蘇蘇州,全長2059千米,輸電能力720萬千瓦,于2012年12月投運。4月29日至5月13日,這條西電東送大動脈年檢工作開展。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負責錦蘇線安徽段的綜合檢修,主要任務是更換119基鐵塔的管母式跳線,消除線路運行隱患,并在關鍵點位安裝觀冰精靈等裝置,提升線路抗冰防舞動能力。
錦蘇線此前使用管母式跳線,在遭遇低溫雨雪天氣時,管母內易積水結冰,導致異常發熱甚至脫落,影響線路安全運行。國網安徽電力在這次檢修中組織人員將管母式跳線更換為鼠籠式跳線,提升線路安全運行水平。
皖南多山,地形復雜,部分鐵塔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陡峭山脊,檢修工作面臨施工難度大、物資運輸困難等問題。
11日,更換管母式跳線的這基鐵塔位于池州市山區。檢修作業開始前,作業人員要將鼠籠箍架等物資運到山上,其中最重的管材長4米、重190千克。“山高坡陡,靠騾馬隊和人力搬運材料需要兩天時間。最近降雨多,道路濕滑,依靠傳統方式無法按期將這些物資送到作業點。”池州供電公司特高壓運維班技術員劉呈冰介紹。
針對這一情況,國網安徽電力引入大載重無人機參與物資運輸工作。5月9日,兩臺最大吊重分別為230千克和300千克的大載重無人機被迅速調配到現場。
當天,安徽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項目負責人張炎燚在作業現場通過對講機實時調度,指揮大載重無人機運送檢修物資。憑借精準的定位系統和智能航線規劃,大載重無人機將一件件物資從山下送至山上指定位置,解決了大落差地形的物資運輸難題。看著高空中的無人機,張炎燚說:“原本需要兩天才能完成的運輸任務,半天就完成了,科技真是讓檢修作業省時省力。”
在此次錦蘇線安徽段檢修過程中,國網安徽電力總計在10個物資運輸困難的作業點投入5臺大載重無人機運輸重要施工物資和觀冰精靈等裝置。
在檢修作業前,宣城供電公司聯合施工項目部,探索利用無人機點云技術對待改造鐵塔開展建模和數據采集工作,進一步提高管母式跳線更換效率。技術人員將收集到的數據與施工圖紙比對,精確計算出每一基鐵塔的跳線長度。這樣一來,施工人員可根據計算結果提前在材料站裁剪出對應長度的跳線,在現場組裝后即可吊裝到塔上安裝。施工人員還通過超聲波探傷等手段對錦蘇線安徽段57基鐵塔的導線壓接管開展金屬無損檢測,精準定位毫米級裂紋,開展相應的處置工作。
5月12日上午,安慶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7名員工在錦蘇線一基鐵塔下集合,分為地面、塔上、無人機3個驗收組開展毫米級精細驗收。無人機驗收組操作人員徐晨緊盯屏幕下達指令:“放大絕緣子懸掛點區域。”在圖像增強模式下,他發現均壓環縫隙處掛著一片在塔下幾乎看不到的綁扎帶碎屑。地面處置組收到缺陷反饋后,立即安排作業人員登塔清理異物。
負責錦蘇線運維管理任務的安慶、池州、宣城供電公司聯合安徽送變電公司,分段對管母跳線改造作業開展驗收工作,及時發現并消除缺陷和隱患,確保了線路于5月14日成功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