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成功的秘訣——有一份自己的職業規劃方案!
發布時間:2018-09-07 09:27來源:平臺
1、我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只是沒有寫出來,我是不用職業規劃師來幫我做的。
2、我身邊有許多成功人士,沒有職業規劃,不也照樣成功了嗎?
3、職業規劃感覺很虛,具體能落實嗎?
4、職業規劃師能真正了解我?即便了解我,真的能幫我到嗎?
上面這些問題曾經也是文靜這位職場精英困惑的地方:
文靜是北方中等城市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助理,一年前她根本不知道還有”職業規劃“這個概念,在她20年職業生涯中,一直稀里糊涂的抱著打工掙錢的心態朝前走,磕磕跘跘的做到了公司的高管,期間經歷過職場人際關系的緊張,高管間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的伎倆,有幾年她也郁悶、失落、甚至失眠,全靠強大的內心及自我疏導能力。
但即便做到高管,她也沒感覺自己是成功的。
”職場“兩個字一直是她很困惑的一個結:“無論多么努力,自己在公司仍沒有成就感“,多年來她一直想尋找一個伊甸園“真正有興趣的工作,有成就感的公司“,內心的茫然只有自己知道。
直到有一天,子公司和總部三個部門經理都找文靜訴苦,不停的抱怨工作實在是心累,無法承受,人際關系的壓力、業績的壓力、上司的善變、對企業沒有信心、沒有歸屬感等等,最后給文靜的就三個字,大不了“不干”了,文靜是董事長助理,當然知道他們所說的不是開玩笑。
那天回去之后文靜深深反思,自己前半生的職業生涯不也和他們一樣嗎?只是她不敢說出來,表面上她做到了董事長助理,外人看來風光無限,內心一點不快樂,她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的內心,什么是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自己的性格適合做什么?自己的價值觀是什么?
而實際上她的工作能力及個人天賦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20年來,她一直像個陀螺不停的轉,將工作看成賺錢的路徑, 職場中大多是圍繞“熬、斗、走”進行,想想上面的問題,她不也是外人眼中成功的精英人士嗎?
文靜仔細收集了身邊和網上成功人士的資料進行研究,發現成功的人確實是與眾不同的,但僅僅是鳳毛麟角,占職場2%都不到,他們中大部分是天生的悟性高,自律性很強,學習能力也是超于常人的,他們都有明確的個人職業規劃,特別在內職業規劃方面,比如《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石悅,他早在大學畢業前就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寫書”,大學四年,當同學們都沉溺于游戲時,他除了教室就是圖書館,最終達到人生的頂峰。
大多數人連最簡單的職場規則都不了解,自律和主動性更是無從談起,更不用說“職業規劃”這么專業的詞語。
可喜的是,隨著互聯網學習的普及,越多越多的職場人對職業規劃有意識并付諸行動了,北京、上海、深圳的職場精英階層,甚至有自己專職的職業規劃師。
文靜幡然悔悟,,她決定在企業內部推行員工職業規劃,并且用自己的力量也加入到普及職業規劃之路,讓年輕的大學生及剛參加工作的新生代員工不再重復她們多年的職場茫然之路。
總結
成功之路必定是從選擇方向開始的。
那么職業規劃師做的專業的職業規劃方案與自己內心想的職業規劃區別在哪兒呢?
一、專業的職業規劃方案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職業規劃師作為名師指路勝過你職場八年抗戰。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中國職業規劃師(CCDM)?
官方條件:工作8年以上,本科學歷等等,對多數人來說,拿證可能很容易。
但真正從事職業規劃師這個職業的人必須具備下面更高的條件:
1、具備心理學的知識、哲學知識、數理方面的知識,最好是理工科的畢業生,要涉及理性思考、各類行業、職位甄選及通道設計能力的。
2、本科以上學歷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經驗15年以上,要有三個以上不同行業經驗,職業要做過三個不同的類型,要做到總監或副總這樣的職位,最低也要負責過8人以上的部門管理工作。
3、最后就是從業者的性格和職業興趣、價值觀是樂于奉獻和分享型的。
職業規劃師不同于其他職業,對個人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從事這個職業的人有久病成醫型的、心理學、職場多年管理經驗并且真正覺悟、受過專業培訓的人
2、職業規劃師提供的人脈和行業經驗是個人無法涉及的。
1、職業規劃機構一般都是和HR、獵頭捆綁在一起的,信息的渠道非常廣,可以獲得優先的推薦,求職者可以利用這個渠道找到心儀的工作。
2、職業規劃師分析你的職場優缺點時是客觀的,是站在個人角度來規劃的,讓求助者真正的剖析自己,發現真正的自己。
3、專業的職業規劃機構不同于社會上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咨詢公司現在幾乎無所不能,人力資源、基層、中高層管理內訓,連消防、安全照單全收,越是這樣的機構反而越不專業,真正的管理者都懂的深耕上面其中一個點都需要團隊、技術及各方面的共同協作才能完成,而現在眾多的拓展培訓機構都在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培訓,其中大多數是一兩個人的公司,更多的是夫妻店在經營,差實令人擔憂,很多企業花了錢培訓,員工興奮兩天,第三天又回復原樣,這也是老板為何一直不待見公司人力資源的真正原因 。
二、而自己在心里做的職業規劃局限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能發現自正的自己。
約哈里之窗分為四個窗口:開放我、隱藏我、盲目我、未知我。盲目我和未知我是自己無法意識到的,需要職業規劃師通過快樂原則、專業的測評工具來發現,如職業興趣測試、職業性格MBTI測試、職業能力和職業價值觀測試,發現自己的內在,真正自己,40%的測試者甚至連外向和內向都是混淆的。
2、職業規劃師能真正梳理你的商業價值,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特天賦的。
眾多的職場人士內心都是自卑的,感覺自己不如人,沒有天賦,沒有技能等等,職業規劃師通過專業的商業價值模型能梳理出你的知識儲備、技能、經驗、人脈、天賦,商業價值系統是我們大多數人會忽略的,而這個恰恰是決定是否獲得相關職業機會的關鍵因素。
3、缺少監督的職業規劃大多是失敗的。
自己內心做的職業規劃只有自己知道,極少的人能寫出來,更不用說有計劃具體的寫出來,導致落實到什么程度沒有連貫性、沒有監督性,而我們都喜歡待在舒適區不愿意出來,人的自律能力是需要有外力作用會發揮最大的能動性,比如央企和事業單位的人為何沒有創造力,大部分都是混,在等退休,但退休了做什么他們根本沒有考慮,也不敢考慮。
專業的職業規劃師在確定了你的職業規劃方案后,在你以后的數十年職場中,會一直持續的監督你是否執行,在過程中,隨著行業、社會、家庭、身體的各種因素,會提醒你及時調整職業規劃方案。
真正落地的職業規劃才是一份好的職業規劃 。
本文源自:普杰康生涯職業規劃